姚明成为中国篮协主席,推动了国家队和CBA的改革,也标志着中国篮球真正进入职业化。在实体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明确了各方在CBA的定位和职能,又从制度上保证了CBA在竞赛、商务、推广等方面的自主经营和优化升级,实现了各方面的共赢。那么17-18赛季CBA联赛究竟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首先,20家CBA俱乐部作为股东成立的CBA公司在获得中国篮协授权后,拿到了联赛的竞赛权和商务权。新赛季是CBA公司独立运营的第1个赛季,表明CBA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管办分离。至于姚明,除了中国篮协主席的身份外,还是CBA公司董事长。新赛季CBA的招商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包括更换了官方主赞助商。20支球队中,有3支球队更换了主场--浙江队从义乌迁至杭州,江苏队主场搬至苏州,同曦队在移到南京后并更名,还有多家俱乐部更改了分赛场城市或比赛场馆。
在新规方面,原CBA联赛纪律处罚规定正式更名为CBA联赛纪律准则。新规对于部分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其中变化最大的一条准则是如果球员在新赛季发表不当言论,或有不当行为,受到的处罚力度将不仅仅是停赛和象征性罚款--纪律准则第28条规定:运动员不得在公共场合、接受媒体采访、电视评论时或借助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严重有损于联赛战略合作伙伴的负面消息、散播虚假消息或发表不当言论。如违反,轻者每次罚款100万,重者(如违规行为发生在电视采访中并播出)罚款300万。
对于饱受争议的“上腿”,在判罚上也有了新的规定,进攻时恶意踹人甚至可以直接取消比赛资格。具体新规如下--
1、进攻队员上篮时弓腿,必须是一种自然的动作,如发生身体接触,不是犯规。
2、进攻队员以弓腿姿势持续(并没有收回)顶撞防守队员,是一起进攻犯规。
3、进攻队员弓腿后使用瞪踹动作撞击防守队员,是一起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严重的可判罚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至于新赛程,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季后赛入围球队从8支增至10支,季后赛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10进8)采用三战两胜制(1-1-1),常规赛1-6名队伍轮空。第二阶段(四分之一决赛)采用五战三胜制(1-2-1-1);第三阶段(半决赛)采用七战四胜制(2-3-2);第四阶段(总决赛)采用七战四胜制(2-2-1-1-1)。第二,为了配合国家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新赛季将设置2个联赛休赛窗口期,整个联赛长达五个月;并打破以往周三、周五、周日为比赛日的传统,每周将从周二至周日,每天都安排有比赛。
其他方面,亚洲外援不再占用所在球队报名名额。具体指的是--上赛季后4名(第17-20名)球队可以额外注册一名亚洲球员,该亚洲球员不占用俱乐部原报名名额。除此之外,休赛期CBA公司对新赛季体测和选秀大会也进行了改革;其中体测采取抽检。另一方面,即将推出的预备队比赛,将为各队锻炼年轻球员提供机会。
针对赛场外,PTS精准计时系统和视频回放中心的投入使用,将协助裁判员更好的完成临场执法工作。尤其是回放中心的启用,力求裁判在执法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公正,杜绝之前几年屡屡发生的争议哨。还有CBA公司对裁判展开从严管理,设立了全新的裁判工资绩效考核制度。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