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副总裁泰特姆念出的最后一个名字,是步行者选中的乌戈·贝森,此时,正在选秀大会现场的曾凡博内心一定无比失落。
远在中国的大批球迷也盯着直播,希望听到曾凡博的名字,最后也都失望地关机下线。
其实,即便在第二轮选上,也大都是被送去打发展联盟,要被上调到NBA,既要有实力,还要有运气,比如哪个球员受伤了,哪个位置实在不行。但在选秀大会上,名字哪怕被副总裁叫到,也是一种象征:我是一名NBA球员了。
这不仅是曾凡博的愿望,也是中国许许多多球迷的愿望,不管谁选中曾凡博,我就把它当主队。
因为这种感觉太遥远了,上一个让他们如此激动的还是易建联,但如今距离阿联最后一场NBA的正式比赛,已经过去整整10年。后来有了周琦,出场时间短,但距离他最后一场比赛也快过去4年了。
为了这一天,曾凡博做了赌博式的选择,没有进大学而是加入了G联赛的点燃队。选秀大会结束后,很多人在讨论,当初他放弃冈扎加大学是不是错误。其实,这种回头看式的质疑意义不大。
曾凡博这次冲击NBA失败,反映的是整个亚洲篮球的水平现状,当世界潮流吸收了你为数不多的优点,亚洲球员那一丁点儿特长,都不再吸引人。
以前大郅、姚明、易建联去NBA,他们需要的是你在身高基础上的技术,即作为高个子,那种投篮基本功在NBA有市场、有需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球员登陆NBA,基本上都是大个子。欧洲球员也是如此,他们跟美国球员拼身体吃亏,必须靠手上的技术吃饭。
这几年NBA盛行小球,倒逼大个子改变,传统中锋如恐龙般灭绝。与此同时,催生出一批能里能外的大个子,既要有身高,又要有投篮,还得有速度。今天选中的新秀前三甲——状元班凯罗、榜眼霍姆格伦、探花贾巴里·史密斯——位置都是大前锋,会投篮的大前锋。
状元班凯罗(上)被魔术队选中,霍姆格伦和史密斯分列二、三位。
曾凡博的身高达211,瘦高,有运动能力,能持球,但他的臂展也是211,体格上没有特长。以同样的身高,曾凡博不能和欧美球员比身体,只能比技术,不过他太年轻了,今年1月才满19岁。
和大郅、大姚和阿联不同,曾凡博没有经历中国篮球的基本功训练,而是十四五岁就被北京首钢送到美国篮球的环境中摔打。他有出色的高中两年比赛经历,也曾被ESPN预言会在2022年选秀第二轮前端选中。到底应该先去大学接受系统的训练和比赛,还是去点燃队,直接与如狼似虎的职业球员竞争?
在大学打一年,可以跟教练学很多东西,也有可能直接被忽视,而点燃队毕竟是NBA直属,每天面对的是各种想打NBA都想疯了的职业球员,NBA球探和经理来来去去。在这里,环境非常残酷,简直是另一个版本的夏季联赛,加盟点燃队是需要勇气的。
曾凡博运气也不太好,本身比赛不多,常规赛只有14场,他还因伤少打一些,最后以9场球总共34分去参加选秀,样本远远不够。他必须在NBA的选秀营里接受测试,打动那些总经理和球探。
3号丹尼尔斯,14号博尚,1号哈迪,11号福斯特,12号曾凡博。
今年点燃队送了5名队员参加选秀,顺位最高的是加盟鹈鹕的高个子控卫戴森·丹尼尔斯,首轮第8,高个子后卫博尚第24位去了雄鹿。点燃队得分最多的杰登·哈迪到第二轮第7位,才被国王选走,转手送给了小牛。曾凡博和点燃队第二号得分手福斯特都没有被选上。
选秀失败,曾凡博通往NBA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尽管看上去选择很多。
他可以继续征战G联赛,有很多落选秀都是这样,但以美国人为主。这些美国球员就是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剩余劳动力,因为在美国,篮球劳动力是过剩的。其中有个别人会找到机会,一鸣惊人。
他也可以一边打球一边等,到明年开春,会有一些10天合同。但通常这些合同是给比较有经验的球油子,即插即用,曾凡博显然太年轻了。
他也可以争取早一点和哪支NBA球队签双向合同,但赛季恢复正常以后,这种双向合同不能打季后赛,一年能打的比赛只有50场以内。
但这一切,都得先从今年7月的夏季联赛开始,这或许是曾凡博的又一次机会。和他的前辈们比起来,曾凡博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没有语言障碍。他的英语非常流利,而以前语言曾是中国球员发展非常大的瓶颈。
日本球员渡边雄太是非常励志的典型,他在日本上中学,到美国上大学,整整打了4年大学比赛,结果在NBA没有被选上。渡边就去打夏季联赛,然后获得了灰熊的双向合同。后来他跟猛龙签那种没有保障的试训合同(Exhibit 10),居然靠自己的努力留了下来,拿到双向合同,最终,猛龙将双向合同转为正式合同。
然而,当时渡边已经26岁了,而曾凡博才19岁。对曾凡博来说,不仅要实现打NBA的篮球梦想,他身上还有不少商业价值可以挖掘。如此像渡边那样,在美国打一天算一天,打到哪儿算哪儿,有点漫无目的,缺乏规划。
曾凡博是北京首钢的“雏鹰计划”非常难得的作品,首钢也跟他有过约定,如果没有机会打NBA,就回CBA加盟首钢。
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会直”,先回首钢替北京队效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后每年都能到夏季联赛去闯闯机会。
但有一点不论在哪里都一样,那就是篮球潮流已经变了,无论在哪里,把投篮练好,像曾凡博这样的大个子,如果投篮出色,到哪里都不愁机会。
苏群专栏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