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彩看球讯 杨瀚森团队对球员在开拓者的处境有着清醒判断。尽管以首轮16顺位被选中,但团队深知他并非球队的战术首选,未来位置并不稳固。这份清醒源于三重现实:其一,选秀前杨瀚森的模拟顺位长期处于次轮,16顺位已是超预期跃升,与乐透秀的培养优先级存在天然差距;其二,开拓者内线囤积克林根、罗威、里斯等球员,形成“死亡竞争组”;其三,教练组已明确其新赛季定位——克林根的替补,场均时间预期仅10-20分钟。正因如此,团队果断放弃亚洲杯为国征战的机会,全力投入NBA适应战,这一决策得到中国篮协的全力支持。
杨瀚森
技术特质:古典与现代中锋的结合
杨瀚森的价值与短板同样鲜明。核心竞争力在于:高位手递手和短传能力罕见,夏季联赛场均4助攻展现战术轴心潜质,被球探誉为“十年难遇的传球视野”;:2米18身高+2米24臂展+本届新秀第一的25.4厘米巨掌,赋予其天然的护框与篮板控制优势;夏联场均2盖帽证明其站位选择和协防时机拿捏精准,护框效率超联盟75%中锋。
致命短板则集中于横移速度慢导致换防外线易被针对,三分稳定性差,以及114公斤体重面对NBA内线稍显单薄。教练组已针对性要求其减少持球三分尝试,转而强化高位策应后的中距离跳投或顺下终结,这种“约基奇式”打法可规避对抗劣势,同时激活夏普、霍勒迪等外线火力。
从“学习年”到核心拼图的三步走
基于球队规划与团队共识,杨瀚森的NBA生存蓝图逐渐清晰:
2025-26赛季:适应NBA节奏,专注挡拆质量与防守选位,争取场均15分钟出场,发展联盟历练不超过20场;
2026-27赛季:开发稳定三分射程,增重至120公斤提升对抗,竞争主要轮换位置;
2027年夏:若前两年进步显著,球队执行第三年选项后,有望开启提前续约谈判。
教练组对其定位已有雏形——比卢普斯计划将其塑造成“防守轴心+策应核心”,类似约基奇的轴心角色,而非传统低位巨兽。若季前赛持续高光,球队可能交易罗威或里斯为其腾挪空间。
历史使命:从市场符号到战术价值的蜕变
无论场上表现如何,杨瀚森的存在已重塑NBA对中国球员的认知范式。他的加盟使开拓者社媒24小时内涨粉380万,商业潜力直逼巅峰姚明。更深层意义在于:他标志着中国球员从“市场标签”、“美式基因试验品”,进化至凭借战术适配性获得认可的新阶段。若他能将策应天赋转化为稳定贡献,或将开辟一条“高球商中锋”的国际化通路,推动更多中国技术流内线挑战NBA。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