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彩看球

彩票到底要不要考核?该怎么考核?

彩票销售机构都十分重视销量, 除了为公益事业募集公益金的责任以外, 主管单位的考核指标也是主要推动力之一。

销量考核对于彩票行业发展的功用是积极的。但如同近十余年我国过于注重GDP增长,而对GDP之外的东西考虑不多,从而引发某些方面的失衡一样,目前我们的销量考核方式仍有可议之处:

1、行政导致动作走样

目前彩票销量考核行政色彩过浓,上级考核的压力也是使下级彩票机构动作走样的主要原因。有时彩票机构过于注重销量而忽视了彩票的社会属性,对社会及彩民产生了负面影响。彩票不是卖得越多越好,这一点是公认的,其缘故是彩票是有副作用的,即使不考虑副作用,只考虑一味地增长,恐怕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2、不能单独考核销量

其次,考核无可厚非,但只考核销量恐怕不能让人赞同,和GDP不能说明一切一样,销量也不能代表彩票的一切。彩票机构的工作也是头绪众多,销量虽是重要的方面之一,不能代替全部。有时彩票机构上级领导下达销量指标只是拍脑袋,和当地的市场实际情况没有什么必然性的联系,下级彩票机构有时会被这种较高的销售指标压得动作走形,为市场和社会留下隐患。

3、事业性和市场化杂糅

还有一个可议之处是,彩票机构的管理呈现出事业性和市场化的杂糅模式,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性的,而经营行为无疑是市场化的。事业性的资金管理使彩票机构淡化了效益概念,预算化管理在开支时更不能节流,花完所有预算是制度规定的,故而绩效考核其实是无法真正体现的,因为没有考核彩票机构成本的办法。

所以用超过发行的点数来换取销量也是有些省市机构增加销量的措施之一,虽然这样的做法不太绅士,不过以销量论英雄的氛围下,似乎也无可厚非,但长此下去,对彩票事业可能产生负面的作用,会影响彩票的健康发展。

彩票考核有其必要性,也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彩票机构应该认真研究对待的。

建立科学的、有前瞻性的考核指标,是彩票业界的期盼,我们希望考核指标的建立和实施能从下面几方面展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1、长短期目标结合

销量指标不仅仅是考核一年,而是三到五年,这样可以避免急功近利,正如一位彩票界高层领导所指出的,要努力使彩票销量能够自然增长、而非揠苗助长,杀鸡取卵。彩票销量增长的功夫是在日常管理中体现的,所谓 “功夫在诗外”,销量增长的功夫也是在其外的。

2、考核游戏的均衡发展

要考核游戏均衡发展,不能破坏市场间游戏的均衡性,一个成熟健康的彩票市场,各个彩票游戏间应该是均衡发展的,不同的游戏让彩民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彩民所钟爱的游戏也是不同的,因此除了要考核总销量增长外,还应考核所在市场的游戏的同步均衡增长情况,不能一个游戏大涨后,牺牲其他游戏。

游戏间的份额与游戏的性质相关,绿色的、健康的游戏, 如双色球大乐透、 即开票等应该大力提倡发展,因为这些游戏副作用小,除增加了销量外,可以扩大彩民队伍,这些游戏产生问题彩民的几率也小。而一些因固定设奖而引发追号倍投的数字游戏和开奖间隔短的游戏,则需控制, 以免造成对社会及彩民的伤害。

3、考核遵规守纪情况

这里的遵规守纪不是指一般意义的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是特指与彩票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 《彩票管理条例》以及配套的《彩票管理实施细则》等主管部门为彩票发行销售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这仿佛是说套话, 实际上当下违反上述各项规定的情况屡见不鲜, 例如所谓无纸化销售就违反了 《彩票管理条例》 中省、 市、 自治区在各自区域内销售的规定。

4、考核真正的绩效

比如考核亿元销售额成本,考核单项游戏成本,考核彩票机构营销宣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考核彩票机构整体收益,甚至考核网点生存状况等。总之,考核内容不应仅仅是销量,例如公益金增长比例和销量增长比例的关系、问题彩民的状况、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彩票设备的更新进步等,都可作为考核指标。

我们希望考核应该是促进彩票事业发展的措施,而不是套在彩票机构头上的紧箍咒。国家的经济增长已不再仅仅追求GDP,环保、能耗、可持续发展都是考核内容。 对彩票工作的考核是否也应该摆脱单一销量考核的模式呢?

彩票考核 彩票销售机构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