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彩票诞生于「七五」期间的第二年。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1985年,国务院拟订的「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开展,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在该思想指导下,1987年中国现代彩票在河北省石家庄诞生。彩票的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备受争议,因而彩票被称为二次思想改革开放。
历次五年规划中的彩票历程
事实上,「七五」期间是「中国彩票的探索期」,当时,社会上对彩票反响冷淡,发行前三年里,全国彩票销售人均购票不足4角。「七五」 期间,中国彩票销售总量也只有14.24亿元,4年里筹集公益金4.59亿元。在今天看来,当年四年销量总和不及现在彩票一周销量。
中国现代彩票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八五」时期的大奖组时代。这种大规模集中销售的大奖组彩票出现在城市的广场、农村的集市上。一辆汽车上装满摩托车、彩电、洗衣机等重磅奖品,众人围着抢购彩票,然后众目之下中奖者将奖品搬走。大街小巷都在谈论中大奖的同事朋友,买彩票俨然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历次五年规划中的彩票历程
「八五」 期间,彩票销售有了大幅发展,期间共销售彩票125.2亿元,5年筹集公益金36.54亿元。同比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彩票销量在以近10倍的速度增长。
「十五」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彩票在印制、发行、销售中引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彩票的安全发行、方便购买、技术升级等方面的进步速度,电脑彩票时代来临。
在此之后,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构成趋向多元化,行业公司出现并壮大,海外博彩公司进入国内彩票市场,政策法规、市场调控紧跟市场保驾护航。彩票已经形成庞大的行业链条,并规范性向前发展。
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1990)
社会发展背景
「七五」的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彩票表现
1987年6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7月27日,新中国第一套福利彩票在石家庄试点发行。当时,彩票在中国已经禁绝了近40年。「七五」期间是彩票发展初期,群众对彩票反映并不热烈,销售规模较小,尚不具备市场化销售形式,游戏品种单一主要有即开型彩票和传统型彩票两种。「七五」期间共销售彩票14.24亿元,筹集公益金4.59亿元。
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1-1995)
社会发展背景
「八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彩票表现
「八五」时期,彩票进入大奖组时代。大奖组这种集中销售,实物兑奖的形式大大吸引了群众,销售情况一改初期低迷而走向狂热,但是不理智的购买,缺乏引导的群众,逐渐显露的监管漏洞等等也为日后市场发展埋下了不安全隐患,同时,火热的市场的也招来了各类各种名目的「彩票」和「有奖销售」,1991年和1993年,私彩泛滥,国务院先后2次发出《关于加强彩票市场管理的通知》,彩票发行批准权集中在国务院。八五期间共销售彩票125.2亿元,5年筹集公益金36.54亿元。
第九个五年计划 (1996-2000)
社会发展背景
「九五」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彩票表现
九五期间,仍是即开票黄金时期,但市场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开始逐渐从以传统即开彩票为主的彩票市场向电脑彩票时代过度。经过整顿的电脑票,于1995年在深圳试点发行后,开始全国蔓延,此时的电脑票销售以省为单位,福彩电脑票也以各地名称+风采的形式被冠名,「风采」时代到来。九五期间共销售彩票542.15亿元,筹集公益金157.79亿元。
历次五年规划中的彩票历程
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
社会发展背景
「十五」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彩票表现
2000以后,电脑票销售覆盖全国,在销售模式上开始由各省单独销售向区域联销和全国统一销售发展。2003年,第一个全国统一销售的电脑票双色球上市,并在第一年销售中,完成了28亿元的销量。同年5月,因「彩世塔」案、「宝马」案,即开型彩票大奖组被全部停止。电脑票开始担当主角色,带领整个彩票市场高速发展期,同时,这一时期的市场开始出现不同类型的游戏产品。「十五」期间,共销售彩票2170.25亿元彩票。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2006-2010)
社会发展背景
「十一五」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彩票表现
2007年,中国彩票年销量达到千亿元,彩票进入千亿时代。这五年间,以电脑彩票为代表的中国彩市飞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四大彩票销量大国。在这几年间,彩票品种增多,购买渠道也从单一的地面站点购买,发展成集网络,手机等多样的购买方式,市场结构多元发展,但也因不规范操作出现恶性事件,为了进一步保障彩票健康安全发展,2009年,第一部彩票条例出台。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2011-2015)
社会发展背景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转折性的可喜变化。一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投资,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
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44.2%上升到48.1%,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46.2%下降到42.7%;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从34.6%上升到40.6%。
三是城镇化率(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49.95%上升到2014年的54.77%。与此同时,农业连续增产增收,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四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的增速超过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抑制。
彩票表现
历次五年规划中的彩票历程
2011-2015年间,我国彩票累计销售15426.93亿元,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增加了9544.98 亿元, 增长了 1.6倍,公益金筹集量再创新高,超过4266亿元。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彩票仍有很多遗憾未能解决,但总体来看,在十一五基础上,十二五的五年间彩票行业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愈加规范。在市场方面,各地在稳固发展实体店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行业渠道,呈现出实体店为主社会渠道进一步巩固的局面。另外在产品游戏上,快速开奖类游戏、竞猜类游戏得到快速发展,逐渐颠覆以往乐透型游戏一家独大的市场结构,而伴随发展产生的一些问题也为十三五带来新的挑战。(马妍)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