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著名的景色是:彻骨的雪,肆虐地飘,长腿的老妹儿吃烧烤。
东北最危险的信号是:你瞅啥,瞅你妈,烧烤摊前干一架。
东北最惬意的生活是: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东北最仗义的对口是:东风吹,战鼓擂,烧烤吹瓶谁怕谁。
看,无论在东北生活在哪个僻静的角落,都逃不开烧烤所覆盖的范围。在广州,我始终未能够吃到真正称心如意的东北烧烤,一方面是由于我见识短浅,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穷吧。
这一次,我带着女朋友(对,足球狗也是有女朋友的)回到五年未归的东北老家,到达哈尔滨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了一家驰名东北…或者是黑龙江内外的烧烤店。
尽管是十一深秋,但走进店门的我依然是满面春风。两边老妹儿一口一个的“哥几位啊?”叫的我心里格外舒坦。店内烧烤热气冲腾,烤肉的香味顺着人流带动的口气飘在我的四周。内心熊熊的圣火焚烧,身体驱壳就像要扑向对面的桌子,直吓得桌上的人紧紧握住了手中的竹签。也许,这就是故乡带给我的春药吧。
吃的过程就像是一种修行,要懂得舒缓,要懂得进退,要懂得调适,要懂得回味。稍不留神,就会被厚重的肉汁和浓郁的盐分封堵住你进食的渠道。尤其是在这家狡猾到连水饺都免费赠送的店里,如何正确吃烧烤,更是一种需要不断修炼的技能。
我猜加泰罗尼亚的人一定没有享受过这种烧烤第一扯皮第二的生活,不然每天沉浸在这样的日子里,哪有时间和心思去搞独立呢。如果马德里人想吃一顿正经的海鲜饭,又或者巴塞罗那人想吃一顿正经的烩菜,双方都需要办理出国签证的话。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
事实证明,任何在和平年代想要进行大规模人群活动的想法都在于自私的考量。自由要有边界,民主要有框架。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是人多即为真理,这又不是打群架。
我始终认为,专业的事情要交由专业的人士处理。比如皮克是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他就应该在足球场上发挥出他的能力。至于其他方面,他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就未必能够比得过街边卖苹果的阿姨。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