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由于足球本身具有的勇敢、团结、斗争等元素,如今依然是军队中的一项重要运动,而在国外的职业足球领域,也有莫斯科中央陆军、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尚州尚武等具有军队背景的球队。在中国职业足坛,也曾有一支军旅球队——八一队,这支球队历史悠久,成绩显赫,却最终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浪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八一足球俱乐部(Bayi Football Club),其前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体工大队于1951年在北京成立及管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足球队之一。“八一”的意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日期8月1日,由于这种特殊的背景,故有“军旅”的称号。
中国版“阿贾克斯”
八一成立初期中国足球还未进入职业联赛,八一队在全国性的比赛中优势非常明显,赢得了许多冠军。重要的是,八一在人才的培养上非常成功,为国家队输出了许多人才。队中哈增光、陈复来、曾雪麟、徐根宝、李富胜、贾秀全、郝海东等人都在中国足球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过自己的名字。
由于球队隶属于军队的特殊性,因此加盟八一需要具备很多硬性规定。所有的球员都必须是现役军人。即使是青年球员,他们的家庭也必须有军队背景,这也让八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军旅”。
居无定所,颠肺流离
1993年,是中国职业联赛开始的前一年,当时的北京丰台体育场负责人找到八一队高层,希望八一的主场可以定在丰台体育场,并承诺给以八一队两万元“茶水费”。
随着中国职业化足球的发展,八一主场“茶水费”也得到火箭式的提高。1994年,太原用120万人民币的天价“茶水费”承接了八一队。此后几年,为了所谓的“茶水费”,八一队开始了居无定所,颠肺流离的日子。太原之后,八一先后迁至石家庄、西安、昆明、新乡、柳州、湘潭等地,成为中国足坛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流浪者”队。
八一的流浪并不是毫无意义,球队所到之处皆能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足球运动的发展,对于当地的足球普及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球星出走,惨遭降级
细数八一队史上的优秀球员,郝海东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将他视为八一队史第一球星也毫不为过。
郝海东10岁开始就进入体工大队,16岁进入八一足球队。在甲A联赛前三年,实力出众的郝海东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八一的进攻核心。
首个赛季,郝海东7场比赛打入4球,效率非常高,八一队最终排名联赛第九。那时的郝海东不仅在球场上是球队的领袖,在球场外,他也是全队的带头人物。
郝海东脾气暴躁,当年八一队在与广东宏远比赛中发生大规模冲突,郝海东带领八一队员硬是将对方外援克雷格打趴在地,幸亏裁判及时制止,不然克雷格的职业生涯估计是废了。要知道,他面对的全是中国“解放军”。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郝海东赛后觉得打得不够爽。想要找克雷格再打一架。郝海东振臂一呼,其他战友一呼百应。于是,八一队队员打了七八辆出租,准备一块去找克雷格大干一场。当时的八一教练贾秀全闻风赶来,拦住了郝海东众人,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虽然贾秀全成功的阻止了郝海东等人的闹剧,但是中国足协可并没有含糊,直接给了郝海东禁赛半年的处罚期,这一处罚也直接导致郝海东错过了此后代表国家队征战亚运会的机会。
1996年,八一队的主场来到了昆明,凭借高原之利取得职业联赛的最佳成绩——季军。但是这一年郝海东因伤错过了大部分比赛。加上此前乌拉圭佩纳罗尔队曾多次邀请郝海东加盟,都被八一队拒绝,这让郝海东心灰意冷,急切的想转会。
郝海东渴望转会的传闻引起了甲A各队的关注,当时开价最高的是大连万达。大连队给郝海东开出300万的天价年薪,并委托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到军部打电话找人说情。在一系列的推动下,八一最终还是放走了队内头号球星。值得一提的是,郝海东出走便意味着其自动放弃了少校的军衔。
郝海东转会之后,八一队实力严重受损。1998年,八一最后一轮只要不输给四川全兴便很大希望保级。八一队与全兴在赛前已经谈妥,保证八一保级。令人震惊的是,全兴球员彭晓方随意踢的一脚远射,竟然踢出一脚世界波,攻破了八一的大门,这也直接让八一输给了四川,降入甲B。
职业化发展,改变乃大势所趋
面对职业化浪潮,八一队决定做出改变,他们把主场定在了河南新乡,也请来了球队历史上唯一的外教---韩国教练李康助。
八一队隶属于军队,军队原则上是不能请外国人来领导的。所以此前,八一的教练全是本土教练。但因为李康助此前是韩国尚武队的主帅,尚武队也是韩国的军队球队,所以就以两军交流的名义,让李康助以“外籍顾问”的身份执教八一队。
除了更换主帅外,八一更加希望引进外援来增强球队的实力。受制于八一队的特殊性,八一历史上并没有引进外援的先例。后来,体工大队向上级汇报,请求将李康助以“外籍顾问”的名义引进外援。上级回复:这事要请示中央军委,我们做不了主。后来,李康助回到了韩国,请外援的事情也就没了下文。
体制管理落后,惨遭历史淘汰
八一队由于自身的体制原因,已经完全适应不了职业联赛的竞争。除了不能引进外援外,八一在引进本土球员方面也面临着重重阻力,对方也必须与军队有一定的关系。更为糟糕的是,薪酬偏低直接导致球员拒绝加盟八一。这让八一始终无法提升球队的实力,竞争力大为落后。
2003年7月28日的军委扩大会议后,总政治部7月30日作出决定:精简机构,压缩开支。 其中八一体工大队保留,但要进行编制调整和人员压缩。八一足球队成为被撤编的一支运动队,球队还在联赛末期换掉了主帅裴恩才。
撤编及换帅的举动让球队军心涣散,八一在此后的比赛里连战连败,以10连败、倒数第二结束了整个赛季。赛季结束后,八一队正式解散。这个拥有52年历史的老牌劲旅,在中国足坛彻底消失。队里的一线球员,全部转会到了其他球队。
纵观八一队的52年历史,其兴盛衰落更像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面镜子。在早期,由于中国足球职业化并未成形,八一凭借军队背景获得诸多荣誉。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形成以及发展,八一的军队管理体制根本无法融入市场化浪潮,在职业化赛场更像是一个怪胎,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乃历史之必然。(寒少)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