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赛季英超首轮最受关注的一场比赛,重新起航的阿森纳在酋长球场0-2负于曼城。从比赛的实际进程来看,曼城的核心轮转思路依然成熟并依靠逼抢、冲击限制了阿森纳的整体攻防。而且,在速度冲击层面,曼城的打击效果因为门迪的前插展现出了更好的效果。可以说,这是一场技术性击倒的比赛。
【出场阵容】
阿森纳:1-切赫;2-贝莱林,5-帕帕斯塔索普洛斯,20-穆斯塔菲,15-奈尔斯(34’12-利希施泰纳);29-贡多齐,34-扎卡(69’11-托雷拉);7-姆希塔良,8-拉姆塞(54’9-拉卡泽特),10-厄齐尔;14-奥巴梅扬
曼城:31-埃德森;22-门迪,14-拉波尔特,5-斯通斯,2-沃克;25-费尔南迪尼奥,8-京多安,20-贝尔纳多-席尔瓦;7-斯特林(86’19-萨内),26-马赫雷斯(58’17-德布劳内),10-阿圭罗(79’33-热苏斯)
【核心轮转思路仍在,曼城边路冲击因门迪斯特林效果更佳】
在上赛季依靠提速传控称霸英超时,瓜迪奥拉变化中的三中卫体系十分成熟。如今,在门迪伤愈回归后,瓜迪奥拉虽然排出了一个理论上的三中卫阵型,但是在进攻端依然是后场“3+1”的站位体系,然后通过不断地边路冲击去打击对手。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曼城后场的“3+1”站位在宽度上的拉开弥补了阿森纳在高位的逼抢。而且,门迪的前提作为策应让费尔南迪尼奥获得了较为宽松的持球机会。
在后续轮转中,因“3+1”体系站位获得足够进攻兵力的情况下,曼城制造了阿森纳后防只能内收的站位防守模式。边路的宽松接球环境让阿森纳获得了后续传递机会,得以打击小将奈尔斯防守的这一侧。
开场阶段,奈尔斯这一侧的防守压力很大,曼城在这种攻击策略下,奈尔斯因为巨大的拼抢力度受伤离场。
而曼城的这种“3+1”站位,让曼城在前场获得了大量兵力一字排开的机会。于是,曼城的边路攻势不仅有右侧的冲击,还有左侧的压制。曼城能在上半场比赛得分,就是得益于这种情况下门迪与斯特林的边路冲击。
【曼城攻防逼抢皆有侵略性,统治力堪称恐怖】
作为上赛季英超前场犯规最多的球队,曼城的由守转攻是从前场开始,球队的逼抢力度很足。在本场比赛中,曼城不仅有前场的恐怖逼抢,在回防的机动性上,也让人生畏。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在阿森纳组织轮转的时候,曼城在中前场的侵略性逼抢效果很好。在中场断球之后,曼城快速发动推进,迫使阿森纳防线在禁区前沿犯规。
在阿森纳比分落后的局面下,球队开始增加推进的传递与速度。而这时候,阵型前提的曼城在回防速度以及机动性的逼抢、补防上,堪称恐怖。
上半场比赛,阿森纳有限的打出了快速推进,而这时候曼城的回防侵略性与机动性补位让人印象深刻
【空间打击效果展现,枪手搏命进攻留给曼城反击空间】
在上半场比赛中,阿森纳并未毫无还手之力。除了增加反击速度之外,枪手在曼城取得领先的短暂回收中,十分注重空位的打击。也通过这种进攻策略,一度获得了扳平比分的机会。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在姆希塔良中场断球后,厄齐尔的前插就给前者制造了空位传递的机会。在后续由左侧大范围转移找到右侧的贝莱林之后,贝莱林晃过门迪之后在禁区内获得了射门机会。可惜,皮球被埃德森挡出。
下半场比赛中,阿森纳换上了拉卡泽特加强进攻。这个强攻调整一度展现出了很好的态势,在前场拥有更多攻击手的情况下,阿森纳连续获得射门机会。不过,这种激进的调整,也让曼城获得了反击的巨大空间。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阿森纳的前场逼抢被曼城破开之后,球队在回防中只出现了5名球员,这与上半场比赛中球队在回防中频繁出现7、8名球员的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候,曼城的边路配合下的倒三角传中,就直接获得了巨大的空位机会。
【结语】
从整体态势来看,纸面实力占据优势的曼城打出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而且,球队的轮转体系更加成熟。在这种局面下,曼城对于阿森纳的边路打击效果十分明显。最为关键的是,曼城的传控足球以及快速冲击战术并没有因为英超折桂带来战斗欲望的下降,反而有逐渐强化的趋势。这样的曼城,真的恐怖。(开水没温度)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