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赛两连胜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憧憬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但最后0-2的比分还是客观反映出双方现阶段的差距。本场比赛中国队试图用对付菲律宾的高位逼抢战术来限制韩国结果却自讨苦吃。有了孙兴慜驰援的韩国表现出比国足高出一档的技战术能力。两连胜固然可喜,但中国队还需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双方出场球员:
中国:1-颜骏凌;2-刘奕鸣、4-石柯、5-张琳芃、8-赵旭日、10-郑智(57'13-池忠国)、15-吴曦(61'18-郜林)、16-金敬道、17-张呈栋、19-刘洋(74'20-于汉超)、22-于大宝
韩国:1-金承奎、19-金英权、22-金玟奂、3-金珍洙、4-金玟哉、11-黄喜灿、17-李清龙(80'8-朱世钟)、5-郑又荣、6-黄仁范、7-孙兴慜(88'13-具滋哲)、18-黄义助(70'9-池东沅)
1.把韩国当菲律宾打?这是行不通的
开场之后中国队的战术非常激进,里皮沿用了对阵菲律宾时的高位逼抢战术,试图在前场给予韩国更大的防守压力。但从效果来看,想把韩国当成菲律宾来打,显然是行不通的。
中国队继续高位逼抢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要破坏韩国在后场向前场的进攻组织,以此给后卫线减压,同时试图寻求一下前场进攻的机会。开场之后,中国队执行高位逼抢战术的强度不可谓不大。图中回合,从对手中卫金玟哉持球开始,中国队便大范围上提扑抢,最终在中线附近完成拦截。
虽然偶有成功,但大多数时间,中国队逼抢战术都没有太大作用。韩国队依靠个人能力与团队配合,能够较为轻松的破解中国的高位逼抢战术。图中回合,韩国队从后只用了两脚传球就突破中国队的高位防线将球输送到孙兴慜脚下,后者可以快速推进进攻。
由于中国队在前场的逼抢起不到实质性效果,韩国队可以较为轻松的将进攻推进前场,在往返过程中,中国队经常跟不上节奏,结果导致屡屡暴露肋部的空间。图中可以看到,黄喜灿持球时,中国队在肋部没有任何防守力量,空档非常大。
对于中国队的高位逼抢,韩国队不但突破的轻松,而且速度非常快。上下往返之间,左路的刘洋和右路的金敬道很难保证防守到位率。图中可以看到,韩国队已然攻入前场,黄仁范身前除了拖后的郑智外再无任何防守力量,刘洋和金敬道全都处于失位状态。黄仁范此时直接面对中国队卫线,中国队在首场比赛暴露的卫线横向空间协同问题再次暴露。
中国队挖空了心思去遏制韩国队的进攻发起却没有任何效果,而韩国人适时的对中国队进行高位逼抢则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也再度说明了两队现阶段的差距。图中回合,韩国队适时的高位逼抢就让中国队后场难以出球出现失误。
上半场后半段,韩国队已经打得比较轻松。在图中进攻回合中,韩国队利用边路的推进已经完全打穿中国队的防守架构,中国队的防守显得非常狼狈。
2.中韩之间的差距,仅仅是孙兴慜吗?
0-2的比分比较客观的反应了现阶段中韩之间的差距。韩国队两个进球,都与从英超归来的孙兴慜有直接关系。那么中国队的败因,仅仅是因为孙兴慜的回归吗?中韩之间的差距,仅仅是孙兴慜吗?
第一点差距,中国队不具备如韩国队的冲击身后能力。韩国的锋线三人,黄喜灿、黄义助和孙兴慜都具备极强的反插身后能力。在阵地进攻中,中国队的防守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孙兴慜身上,忽略了对于韩国中场出球核心黄仁范的有效遏制。因此韩国锋线可以借助黄仁范的出球不断冲击中国队的卫线。
第二点差距,是身体能力的差距。定位球防守中,中国队面对韩国的高质量的定位球进攻,确实难以招架。韩国队第二个进球中,孙兴慜不仅落点给的好,金玟哉的抢点也是极其强势。这一下的对抗中,赵旭日完全顶不住金玟哉的冲击,弹跳和身体对抗都比对手差了很多。
第三点差距,中国队不具备韩国队较为成熟的阵地进攻体系,阵地进攻中,韩国队有着更为成熟的进攻体系。下半场中国队主动将阵型改为三中卫,但这并没有遏制韩国的进攻,相反使得韩国队在阵地进攻的位置路线得以进一步铺展。图中可以看到,此时中国队防线已经被压得非常扁,而韩国队则快速形成了孙兴慜为核心的进攻路线网络,可供肋部持球队员进攻选择非常多。
当然,双方最突出、最明显的差距,还是绝对球星的能力。本场比赛虽然首发,但英超连续征战的疲劳和长途跋涉的舟车劳顿,使得刚刚回归的孙兴慜一时还难以拿出最好的状态。但即便不是最好状态的孙兴慜,中国队防起来依然非常吃力。点球回合中,虽然郑智已经看到了孙兴慜的跑位并提前移动卡主路线,但还是被孙兴慜抢先。禁区中,孙兴慜依然保有充足的控球信心,这与手忙脚乱的国足球员形成鲜明对比。孙兴慜的归来,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战术上对韩国都是极大的利好。
总结:
前两场比赛的获胜让中国队得以顺利出线,但对阵韩国的失败也清楚的让球队看到实力上的差距。本场比赛冯潇霆武磊蒿俊闵得到了修整机会,下一场对阵老对手泰国的比赛非常关键,淘汰赛已经不容有失。希望中国队能够总结经验,找准方向,拼下泰国,晋级八强。(longtengtz)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