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曼联,已经不能用疯狂来形容:三场比赛中他们一共奉献了44次有效射门(37次命中门框范围)、33次威胁传递、14次有效直塞,而从进攻结果来看,曼联兑现了12个进球并迎来了三连胜。索尔斯克亚上任之后,红魔展现出了与穆里尼奥时期完全不同的进攻态势。
这已经不能单纯地用“解放进攻”来解释如今曼联的复苏态势了,索尔斯克亚究竟用什么样的魔力,让这支球队隐隐约约有了爵爷时期的样子?
【索圣精妙,进攻框架微调红魔迎来质变】
作为曼联的名宿,索尔斯克亚职业生涯能大获成功并非偶然,作为一名基本功扎实、前锋素质优秀的射手,他被舆论冠以“超级替补”的名号。这个外号并不单纯指他只有在替补登场之后才有好的发挥,主要是为了表达他替补登场之后能给球队带来最需要的东西:进球。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出色的大局观以及在替补席上的观察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对手漏洞之后,他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薄弱环节时刻准备给与致命一击。
这种特质,在索尔斯克亚退役并拿起教鞭之后,变得更加具有持续性。命令手下弟子疯狂进攻的同时,他对于进攻端组织推进以及有效捕捉对手防线漏洞的战术安排,更加精妙。因此,他接手曼联之后,用一个简单的进攻框架微调,让红魔迎来了质变。
图1:双前腰站位,曼联进攻发生质变的基础
在此前执教莫尔德期间,索尔斯克亚重用4231阵型,而且,在球队进攻端注重中场的控制与前提,从而能与前腰球员完成更深层次的配合。在执教曼联的首场比赛中,索尔斯克亚安排的阵型可以在433与4231之间切换,不过,真正让曼联实现组织提升的关键变化,在于他让曼联的中场站位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四角站位:马蒂奇与埃雷拉处于高位,博格巴位置前提之后与林加德在拉什福德身前形成一个双前腰的站位,让曼联具备了更多的前场接应点。
在这种情况下,曼联的进攻变得十分立体。尤其是在索尔斯克亚鼓励进攻球员释放天赋,通过更加灵活地跑动与传跑配合去打击对手之后,曼联就拥有了肢解对手防线的能力。
图2:进攻解放运动下的多前腰发威,红魔进攻打的无比流畅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曼联的高位轮转中,拉什福德一直在中锋位置压迫对手的低位防线。在这种情况下,马夏尔、博格巴、林加德、埃雷拉通过更加灵活且有层次的传跑让曼联维系了进攻端多前腰战术的同时,具备了空旷的空间进行个人与团队配合,从而导演了这个精妙无比的进球。
可以说,与穆里尼奥战术中球员较为死板的布局相比,曼联在组织层面只进行了微调,就让球队发生了质变。
【解放博格巴终于不是空话,红魔创造力Max化】
解放博格巴,是最近几个赛季以来曼联的老生常谈。第一个赛季,博格巴被牢牢固定在后腰位置上,与埃雷拉一起成为球队的双后腰。在占据高位的情况下,博格巴与伊布、马夏尔的连线,一度成为红魔单调进攻的基础手段。不过,在第二个赛季马蒂奇到来之后,博格巴的位置并没有出现在“左内锋”中,纵然有多场比赛在433体系中前提,但是却因为球队整体匮乏的跑动逐渐呈现出问题。
在索尔斯克亚手下,博格巴得到了全然不同的“待遇”。他不仅拥有足够的前提自由度,而且急于证明自己的他有着更加合理的踢球方式。
图3:拥有更大的进攻自由度,博格巴在队友跑动增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他的传递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马夏尔回撤参与梳理的同时,博格巴迅速前插前场左侧来到马夏尔本来的位置,维持了进攻端上的纵深与宽度。而且,在后续的传跑中,曼联通过连续的传递最终找到了前插的博格巴,让激进前插的队友没有完成无效前插。与此同时,在博格巴左侧边路接球之后,肖的前插也随之到来,瞄准了对手防线的肋部身后。
进攻自由度上的提升,让博格巴可以更好地去适应索尔斯克亚的双前腰战术。与此同时,曼联的组织轮转也开始频繁发生质变,这一切,让博格巴在阵地战层面有了最大化自己优势的空间。
图4:前腰作为组织串联支点与前场跑动的结合,具备空间的博格巴更有优势
从上图可以看到,对阵哈镇一战中跑动积极的马塔的前插以及同时埃雷拉对于右侧肋部高位(远端拉边10号位)的前提,形成的这种压迫,让对手很难在高位给与曼联的空当球员进行限制,这时候,在左侧前腰位置进行串联的博格巴就在完成传递之后,得益于球队的压迫从而获得了高位上进行空位远射的机会。
这也是他在索尔斯克亚治下频繁取得进球的关键,而且,在对阵伯恩茅斯一战中他拥有了更大幅度的前提,从而完成了两次小禁区附近的前插射门得分。
【隐形核心埃雷拉,他让曼联阵型更加均衡与安全】
作为一名相对老派的球员,埃雷拉在毕尔巴鄂竞技时期是一名出色的全能型攻击中场。不过,任劳任怨的他被范加尔与穆里尼奥延续性的改变为中场扫荡机之后,他也没有怨言且拥有很好的发挥。除了穆里尼奥执教曼联的第一个赛季,埃雷拉在此后1年半的时间里就逐渐远离了核心区。
在索尔斯克亚手下,埃雷拉迎来了重生。这个重生,在数据层面就是有进球、有助攻、有传递、有拦截,堪称现代化的全能中场。而且,他成为了解决曼联右侧进攻“瘫痪化”的那一剂良药。
图5:对阵哈镇,曼联右侧打出精妙传跑配合兑现进球
上图是曼联进球的整体展现,也是埃雷拉顶替弗雷德登场之后让球队右侧进攻忽然发威的关键。从上图可以看到,埃雷拉的跑动串联十分积极,纵然有其与拉什福德意外“撞车”的瑕疵在内,但是曼联在快速传跑、球员突击、对于防守空位的选择上都展现出了很高的水准。埃雷拉在高位的跑动串联以及马塔、拉什福德两次精彩的个人作业,让曼联最终兑现了锁定胜局的第二球。
虽然三场比赛都没有打满全场,但是埃雷拉超过80%的向前传递、单位时间内全队最多的跑动距离,还是推按出了他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进球与助攻的到来并不是偶然。
图6:在进攻端,埃雷拉有高位传递身后,也有前插空挡增加进攻宽度
【限制?索尔斯克亚比穆里尼奥更加激进】
穆里尼奥时期,为了激活博格巴他曾尝试过4141以及433阵型,但是在让博格巴进攻前提的同时,球队整体上的刻板作业以及博格巴移动中的短板,很容易让对手第一时间加快频率去限制博格巴。这是身材高大的博格巴的短板,他需要停好球之后才能展现优势,对手对于他的这种第一时间限制在曼联缺乏接应跑动的情况下变得并不理想。最为关键的是,博格巴位移上的较慢速率,很容易让对手打击他身后的区域,马蒂奇缺乏防守覆盖,曼联防线频繁被打穿。
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穆里尼奥不断用消极的战术去保护防线,纵然有对阵富勒姆一战中通过逼抢限制米特洛维奇的支点发挥取得效果,但是他在进攻限制层面来看,并不如索尔斯克亚积极。因为,索尔斯克亚奉行的理念与他完全不一样:侵略性的逼抢更加让人忌惮。
图7:限制伯恩茅斯的由守转攻,曼联的侵略性很足
上图是曼联在领先局面下于下半场进行的高位压迫,上图上端可以看到曼联的逼抢限制对于伯恩茅斯的持球与接应球员都完成了分配;上图下端更加让人满意,因为,在伤停补时阶段,面对伯恩茅斯的后场推进反击,曼联在高位完成了局部的包夹,要知道,曼联是在少一人的情况下完成这种作业的。
这也是曼联在少一人的情况下依然在后续拿到了超过80%控球权的核心关键。
【结语】
这是一支不一样的曼联!
在索尔斯克亚治下,红魔在进攻端的站位更加合理、激进,双前腰的串联模式成为红魔压迫、打击对手的基础布局。在这种情况下,索尔斯克亚奉行的进攻解放理念更好地让锋线球员的天赋得到了释放:博格巴、马夏尔、拉什福德的神勇发挥,让红魔球迷欣喜不已。
侵略性的进攻以及限制,正在成为索尔斯克亚治下曼联的标签。这种好的态势已经完全展现,接下来,就看他们能不能在信心提升的同时,跨过热刺与大巴黎这两大强敌了。
(开水没温度)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