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经过5天争夺,扬州“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足球冠军赛落下帷幕,本次受邀参加的为U15梯队。
本届比赛国际参赛球队,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队伍:西班牙格拉纳达、意大利布雷西亚、德国凯泽斯劳腾足球学院、吉尔吉斯坦莫姆诺夫足球学院、塔吉克斯坦U15国家队。
国内参赛队伍为江苏苏宁、上海绿地申花、浙江绿城。
最终格拉纳达在决赛中,2-1击败意大利布雷西亚,夺得本届赛事冠军。
国内球队上海申花夺得季军,江苏苏宁名列第四名,浙江绿城第5名。
近些年,随着俱乐部对足球青训的重视,越来越多青少年比赛不断涌现,每年寒暑假期间,比赛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本届扬州“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足球比赛,更多赛程安排在周内,现场观众人数不多,但有几支中国球队的比赛,还是吸引了扬州当地球迷和小孩到场观赛。
江苏苏宁和上海申花的比赛,场边出现了远征军,这是一群长期跟随一线队和青训梯队“战斗”的死忠球迷。
如果说中国足球未来,需要场上小朋友努力,那中国足球文化氛围培育与壮大,则离不开这小“撮”死忠球迷的无私奉献。
【申花队、申花队】
8月20日下午16时,上海绿地申花对阵西班牙格拉纳达,双方实力悬殊,申花小球员一直处于防守态势,场面十分被动。
球队再次丢球,此时空旷的体育场响起申花助威歌曲,一名申花远征球迷出现在看台。全场比赛,他独自一人,为申花U15梯队呐喊助威。
最终申花2-6不敌对手,“加油!下场比赛我们赢回来!”,纪不清(应采访者要求,本文所有名字均为化名)站在看台,鼓励前来谢场的小球员。
20岁的纪不清还是一名大学生,从11岁起,追随爸爸在虹口体育场为申花加油,算是一名“资深”申花球迷。
学生身份,让他拥有更多空余时间,跟随球队南征北战,除一线队所有主场比赛全勤外,他还是一名申花U15梯队铁粉。今年U15梯队主场比赛,除首轮对阵浙江绿城缺席外,其余主场比赛,他都出现在场边。
有时候低年龄段梯队比赛,俱乐部没有派专人摄像,写战报,他们会主动承担这些任务。
去年,纪不清联合学生看台其它球迷成立“共阵线,同青年”助威分队,目前小组人数保持在10人左右,均为申花铁杆追随者。
如何成为一名“死忠”球迷?
“够激情,共忠诚,与球队共进退,不是看乐子的球迷”,纪不清给出内心关于这类球迷的定义。
申花一线队和各级梯队的比赛,占据着纪不清几乎所有空余时间,没有精力再去看国外联赛,但一直抱着欣赏的态度看待它们。
他很羡慕日本全国高中足球大会,决赛能吸引5万多到场观众,这是中超也无法达到的数量。
“我们和日韩属于同一人种,他们足球远领先我们,这其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关心青训的球迷,都希望国足依靠自己打进世界杯,而不是依仗归化球员,纪不清也不例外。
观看一线队比赛,更多是为了享受获得胜利后的喜悦。
“赛季下半程申花全队表现明显好转,我们与俱乐部的关系也得到缓和。”纪不清说,作为一名死忠球迷,不苛求球队每场都胜,但球员必须具备每球必争的态度。
青训比赛,更多是为小球员送上鼓励与支持,无关乎输赢。纪不清说,赛后球员谢场时朝我们竖起大拇指,大家就会很满足。
前段时间,申花U15梯队对阵浙江绿城,比赛在大雨中进行,申花2度领先,2度被扳平,他一直在场边加油,赛后全身湿透,但很享受与球队共进退的感觉,如今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江苏战斗!】
8月21日,季军争夺战在上海申花与江苏苏宁之间展开,相比较只有2人的申花远征军,小Z率领的江苏苏宁远征军则有10人左右,声势更加浩大。
小Z同样是一名大学生,上小学生时,小Z妈妈在网上给他买了一张江苏舜天年票,跟着一帮大哥哥为球队呐喊,小Z很快成为看台铁杆球迷。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小Z一路陪伴着江苏队走过来,即便是学业最繁重的初高中时代,也未缺席,爸妈曾为阻止他看球,没收年票,但每当比赛日,小Z还是想方设法进入看台。
小Z戏言,在江苏的教育背景下,他能一直疯狂的在看台为球队助威,算是个不小奇迹,因为看台铁杆球迷要么12岁以下,没有繁重学业压力,或者18岁以上,考上大学,拥有大把自由支配时间。
去年年末,小Z带着几个志同道合学生朋友,成立“josy”(全称:jiangsu ordinary supporters youth)助威小分队,现在小组成员稳定在15人左右。
想要加入他们,必须满足“5过3”条件,即:远征5个客场以上、主场全勤、主场至少观看预备队5场比赛、客场预备队比赛3场以上、青年队比赛到场次数至少两位数以上,以上5条指标,满足3个即可加入他们小分队。
“只要有空余时间,把看江苏队比赛这件事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说比如演唱会和比赛冲突了,今天对手又弱,就去听演唱会,我觉得能做到这样的就是死忠。”
小Z说,设置那些硬性指标,只是为了吓住部分图热闹的球迷,加入进来,破坏组织声誉。
谈及为青少年比赛加油初衷,小Z表示,他们想用实际行动,让小球员明白,他们不仅是为自己踢球,更是代表一支球队出战,让球员从小具有一种荣誉感。
看着球场旁边有一群大哥哥在为自己加油,这些小球员很感谢他们,如果队内分发了三明治,替补队员会跑过来送给他们吃,天热时,会拿来矿泉水。
“生活中不缺反王者归来的传奇,但我喜欢听勤能补拙的故事。”,小Z给我讲述了预备队56号胡升嘉的成长故事。
胡升嘉是安徽人,从小在南京长大,入队时基本功很差,但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从不能出场到替补,从半主力到全主力,最近几轮他还取得进球。
右一:胡升嘉
这个间歇期,胡升嘉跟着一线队前往韩国进行拉练。
小Z小学学弟孟祖航,是江苏苏宁梯队一名门将,从一起在学校疯玩,到即将踏上职业赛场,小Z一直关注着他。
“祝愿他能早日踢上比赛,也算帮我们圆一个职业球员梦想。”
和申花铁杆球迷纪不清一样,小Z把所有业余时间全部花在观看球队比赛上,很少关注国外联赛,但他羡慕德甲看台文化,向往那种声势浩大的助威人浪。
关于国足,小Z反对无血缘归化,如果我们是因为归化打进世界杯,我也会看国足比赛,但不会很爱这支球队。
“国足实力提升就像往杯子里倒啤酒,最开始会有泡沫,但如果一直往杯子里面倒,总会有满的那一天。
国足实力同样如此,慢慢来,给所有人多一点耐心。”
【结语】
外人看来,他们的加油助威方式比较极端,特别是在空旷的青少年比赛场地,出现一群年轻人,跟着比赛节奏,又唱又跳,全场不停歇。
一旁观赛的大人会默默掏出手机,饶有兴趣的拍摄起来,似乎这群年轻人比这场比赛更有趣。
坐在大人身上的小孩,听到他们喊出“XX队加油时”,会开心地和大哥哥们一起助威。
这一群死忠球迷,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他们没有社会人身上那些羁绊,可以做到对球队毫无保留的付出。
当毕业工作后,时间不再允许他们坐着绿皮火车,跨越大半个中国,只为去看一场球赛,但还会有新的年轻人加入其中,继续这样的“青春疯狂”。小Z曾坐着绿皮火车,从江苏去到大连,只为看苏宁的中超比赛。
很遗憾,目前中国的青少年比赛,这样的球迷,只是凤毛麟角,更多时候,场边观众≈场上球员家长+保安。
文:西希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