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中场半程的焦点一役,却最终成为上港在主场攻防两端的强势碾压之战。从比赛的实际进程来看,上港本场比赛在攻防两端的站位十分讲究,后场高位的“2+3”站位不仅有利于通过两层次的上抢限制对手的反击,还能在断球之后增加中路的强推配合。再加上上港中超第一的提速能力,球队能在下半场比赛一波流锁定胜局,就毫不奇怪。即便是权健在下半场比赛中换上了中锋莫德斯特,也因为边路无法进行有效配合,让莫德斯特成为断了线的风筝。
【出场阵容】
上海上港出场阵容:1-颜骏凌;4-王燊超、28-贺惯、5-石柯、21-于海;24-雷文杰(U23)(46’11-吕文君)、6-蔡慧康;7-武磊(69’14李圣龙)、8-奥斯卡(76’15-林创益)、9-埃尔克森;10-胡尔克
替补未出场:2-张卫、18-张一、22-孙乐、23-傅欢
天津权健出场阵容:1-张鹭;18-张诚、21-权敬源、3-王杰、25-糜昊伦;7-赵旭日(77’6-裴帅)、8-张修维(U23);17-苏缘杰(U23)(53’16-郑达伦)、38-孙可(46’27-莫德斯特)、39-王永珀;10-帕托
替补未出场:19-王晓龙、26-刘逸(U23)、32-孙启斌、33-储今朝
【2+3站位,上港已赢了先招】
在本场比赛中,U23球员雷文杰并没有出现在后腰位置上,而在攻守两端,上港也没有让蔡慧康成为拖后的后腰。这种看似矛盾的布局下,上港在控制球权的情况下在高位形成了一个“2+3”的站位:中卫贺惯与石柯拖后,在中场上奥斯卡、蔡慧康与王燊超一字排开。这个站位让上港既可以在权健反击时进行两个层次的限制,也能在进攻端与胡尔克回撤的情况下在高位平铺开来进行强推配合。这种配合模式下,于海在左侧就经常处于空位,而这个空位下于海的发挥十分出色。
上港开局阶段展现出的“2+3”站位。
这个站位给上港在攻防两端带来的直接优势是什么?防守端的限制以及进攻端可以平铺开来展开强推。
上港外围断球之后,在高位平铺开来展开强推。后续被解围出来后上港远射被挡,于海左侧空位接应二点球,直接传中助攻了中锋埃尔克森。
【出球被限制且高位失守,莫德斯特登场权健也未兑现边路】
从整个上半场比赛来看,权健能一度扳平比分更多情况下依靠的是帕托的个人能力(无解任意球),而球队在进攻端无法形成实质性推进的核心在于,上港的前压不仅整体态势出色,还掐住了权健向前梳理的核心点:王永珀。
王永珀被针对性限制,权健进攻无法交到前场攻击手脚下。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在张修维持球交到王永珀脚下后,王永珀立刻遭遇包夹,在他后续持球时,权健的接应不足让王永珀没有足够的出球空间。将球转移边路后,王永珀的再度持球也无法完成转身,只能回做高位继续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帕托不断回撤参与梳理,虽然能让权健将球过渡到前场,但是却在上港的集体围剿下无法渗透到禁区。只能依靠禁区外的任意球机会,权健得到了扳平的机会。
除了进攻端的梳理问题外,权健在防守端的高位空档也十分大。没有维特赛尔的情况下,权健中场与防线之间的空档,太容易被上港针对性的利用。
上港边路传中被解围出来,但是权健在后卫线与中场之间的空档过大,被胡尔克抓住机会破门。而在球队的首个丢球上,也有这个问题的展现。
为了扳平比分,权健在下半场比赛派遣了莫德斯特登场。只是,球队除了不断从高位送过顶找莫德斯特造成效果不佳外,球队在边路也因为没有足够的肋部作业,让上港得以轻松化解。
中路分边之后,权健边路明显缺乏足够的配合兵力,而后续中场与边路的套边配合,也因为缺乏空间以及上港的针对性防守,戛然而止。莫德斯特在登场之后,权健并没有打出想要的高空轰炸。
【断球、提速,上港用最擅长的方式带走比赛】
作为中超冲刺跑次数、距离第一的球队,上港在前场的逼抢以及由守转攻的推进能力都十分恐怖。这种策略下,上港在下半场比赛开局阶段连续用逼抢与冲击轰入两球,直接杀死了比赛的悬念。
下半场比赛一开始,上港就用积极地逼抢断球后进行了快速的冲击,奥斯卡接武磊的回做弧线球射门得分。
除了这种针对性的逼抢之外,上港在下半场比赛十分注意掐断权健中场与莫德斯特的联系。依靠这种积极地围抢,上港获得了二次进攻的机会。
通过中场的强力拦截,上港掐断了对手与锋线的联系渠道,然后直接快速进攻打击身后由前场攻击组进行配合,依靠奥斯卡的个人能力攻入第四球。
此后,上港又利用权健整体压上的态势展开反击,由武磊杀入禁区制造了点球。可惜的是,只要进球就能独享中超第一射手荣誉的武磊,在较大的压力下踢飞了点球。
【结语】
这是一场战术上的完胜,凸显出了上港开局后场“2+3”站位的有效性。再辅以球队对王永珀的针对性限制以及整体态势下的逼抢断球,上港能攻入4球也是理所当然。权健在遭遇一场完败之后,球队需要重新在进攻端理清思路,否则,强强对话中权健或仍难有作为。
(开水没温度)
更多优质推荐: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