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以及12强赛中,国足曾经两次击败卡塔尔,这也是卡塔尔在正式大赛中最近的输球。谁能想到,两年之后卡塔尔便成为亚洲足坛的新王,彻底将国足甩在身后。
在亚洲杯决赛前,日本与卡塔尔的对决被大多球迷誉为是亚洲足球青训与归化两种发展模式的对决。日本青训的强大不用多说,而在球迷印象中,卡塔尔似乎就是依靠归化球员发展起来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卡塔尔足球在亚洲足坛的标签就是归化大军。曾经屡次攻进中国队球门的卡塔尔名宿塞巴斯蒂安就是从乌拉圭引入的球星。从卡塔尔开始走上归化的道路开始,南美球员一直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他们在世界各地挥舞着支票,希望通过直接买来成熟的球星,在一夜之间让自己的国家队成为强队。
为了稳定国际足球的秩序,国际足联在归化球员方面作出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堵住了卡塔尔人直接购买超级球星的路子。但卡塔尔还是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的国家队变成了多国部队。本届亚洲杯,卡塔尔23人大名单依旧是以归化球员为主力军,队内头号射手阿里、核心球员阿费夫皆为归化球员。
事实上,卡塔尔足球崛起并非全靠归化,他们的归化球员与与我们理解的“归化”完全不同。
2004年卡塔尔队由亚洲杯小组赛出局后,卡塔尔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推出了一项长周期的足球振兴计划,一家名为阿斯拜耳的足球学院应运而生。
阿斯拜耳足球学院造价达200亿美元,拥有超过10块天然草坪的标准11人足球场,两块标准11人的人造草足球场,一个室内的标准11人足球场。此外,这里还有很多的配套设施:五星级酒店、科研中心、学校、宿舍、餐厅应有尽有,还有室内田径场、篮球场、游泳池、排球场等等。毫不夸张的说,这里就是球员青训的天堂。
作为卡塔尔足球的根,无论是本土还是归化球员,阿斯拜耳足球学院都是他们的足球启蒙成长之地。一旦发现好苗子,卡塔尔足协就会邀请他们加入阿斯拜尔足球学院。这里不仅建设了U9到U12的储备队,更是配套了从U13一直到U18的各级精英队,为国家队提供了最雄厚且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
以阿里与阿费夫为例,这两人分别是苏丹、也门后裔。但与传统意义“归化”球员不同,两人和队中占据绝对比重的“移民后裔”球员一样,早早植根于卡塔尔足球发展体系,他们都是卡塔尔青训流水线的产品。
当球员从阿斯拜尔学院学有所成之后,其中精英中的精英会被送到阿斯拜尔学院控股的比利时顶级联赛球队欧本队踢球,直接接受欧洲联赛的洗礼。
也就是说,所谓的卡塔尔归化球员都是在精英学院中成长、培养起来的球员。有别于常见的那些“归化球员”,这些球员从小接受卡塔尔本国文化的熏陶,都会高唱卡塔尔国歌,
球迷们或许会问,既然卡塔尔拥有如此高配置的青训体系,为何还要走“归化”这条路,直接培养本土球员不就好了吗?
可以了解到的是,卡塔尔人口仅200多万。而这200多万人还只是常住人口,卡塔尔公民只占15%,剩下的都是外籍人,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虽然一个国家的人口并不能决定足球水平,不然中国、印度的足球水平也不会那么落后。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得到,除开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口劳动力,卡塔尔能够投入到足球这项运动中去的人口可谓少之又少,也没有太多的青训苗子可以选拔。因此,卡塔尔只能从海外选拔苗子带回国内培养,他们走的是一条归化+青训的足球发展之路。
中国有14亿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们并不缺乏好的足球苗子,我们也有陈涛、董方卓、王楚这样的天才球员。我们缺的是什么?我们缺的是类似于阿斯拜耳这样的青训足球学院,缺的是徐根宝这样投身于青训事业的足球之士。
如今足协已经在着手运作归化球员,通过归化球员来增强国家队的即战斗力已经是大势所趋。归化之路能否帮助中国足球快速发展我们无从得知,但卡塔尔、法国这些足球强国在归化的同时也一直在扎扎实实的搞青训,反观我们中国的青训呢?
菲律宾的实例已经告诉我们,单纯的归化并不足以让一个国家的足球强大起来,青训才是足球发展的根本。
(寒少)
评论正在加载...